走,去光谷逛農博會!
700余家企業展示最新農業科技
武漢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啟動12月16日,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農博會”)在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開幕。這是湖北省、武漢市專業性最強、行業關注度最高的綜合性農業盛會,已連續舉辦16屆,是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農業展會之一,此次首度移師光谷。

開幕式上,武漢國家農業科創中心正式啟動
本屆農博會的主題為“鄉村振興、科創先行”,會期3天,總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參展單位超過700家,集中展示全省乃至全國的最新農業科技成果。

農博會現場展示的育種工廠,用LED燈模擬陽光
開幕式上,武漢國家農業科創中心正式啟動并作推介。今年6月1日,武漢國家農業科創中心正式獲批,成為繼江蘇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廣東廣州之后,全國第五個,也是華中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農業科創中心,主要承載地位于光谷。中心將主要發展生物育種、動物生物制品、生物飼料添加劑三大主導產業,按照“2021建設、2022提速、2025升級”三步走,到2025年,聚集100家企業研發機構,創造1000億元產值,輻射全省70個市、縣和基地,帶動華中地區近1萬個特色村鎮農業高質量發展,在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充分發揮引擎作用。

農博會展示了5G+網聯植保無人機等科技產品
會上舉行了項目簽約儀式,共簽約項目 33 個,金額超800億元。其中,全球最大的磷酸鹽企業——摩洛哥OCP集團與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位于光谷的高農生物園注冊成立合資公司。

簽約儀式上,OCP集團戰略與企業發展執行副總裁阿梅齊安·馬魯萬發表視頻致辭。
現場展示了數字化種植、農業物聯網等“黑科技”。比如,光谷企業——禾大科技展出的“小二測土車”,加裝了伽馬能譜儀、高精度定位系統、計算機等,在田塊中掃描,就能分析出土壤中的氧分、微量元素;又如大疆農業展出的植保無人機,載重達到30公斤,可以解決果樹噴灑等難題;雙綠源創芯科技研究院展示了智能育種工廠,在室內用LED模擬太陽光,促進植物生長,在室內,一年可種四到六季水稻。

禾大科技展出的“小二測土車”。
在一樓展廳,還展示了柑桔、蓮藕、菜苔、茶葉、土豬肉等省各地特色農產品,現場香味撲鼻,引來觀眾紛紛品嘗。

中國光谷#這里是光谷 12月16日,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在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開幕,會期3天,總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參展單位超過700家?,F場除了最新農業科技外,還展示了柑桔、蓮藕、菜苔、茶葉、土豬肉等各地特色農產品。#農博會視頻號
來看看現場都有哪些好吃好玩的?
▼

富邦股份展示了高科技肥料。

農博會現場,不少參展企業現場發起現“帶貨直播”。

農博會現場,武漢農業集團展出了水產魚類。

農博會現場,來自恩施州的姑娘們身穿少數民族服裝進行推介。

農博會現場,觀眾從自動販賣機中取出一碗熱騰騰的熱干面。

來自恩施州的姑娘身穿少數民族服裝推介茶葉。





展會現場,直播帶貨成為一種時髦,還有觀眾品嘗咨詢各種美食(左滑查看更多圖片)。來源:中國光谷
第17屆中國武漢農博會開幕
農業“高精尖”齊亮相

鮮花綠植自動售賣機亮相農博會
鄉村振興,科創先行。12月16日,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開幕。博覽會會期3天,總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參展單位超過700家。按照“主題分類布展”的原則,本屆農博會分A、B館兩層布展,一樓A館主要為脫貧攻堅、全省鄉村振興、精致農業展區。B館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數字農業與金融、農業科技展區,該館重點展示武漢農業科創中心主導產業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以及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省、市農科院等重要涉農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成果。南京、太谷、成都、廣州、武漢5家國家農業科創中心集體亮相該館,集中展現黨中央實施科技創新和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

作物產量早期精準預測系統,通過掃描經濟作物來預測果實產量
在數字農業與金融展區和農業科技展區,自動化農機、無人機采摘裝備、土壤檢測車、農業+大數據、基因育種芯片、動物生物制品、生物酶制劑等現代農業最前沿、最先進技術及高端產品一一展出。農博會啟動儀式上,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正式揭牌,現場簽約了包括招商引資簽約項目、金融服務“三農”授信等33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簽約金額超800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將有力推進武漢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建設,增強區域創新創業活力,服務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本屆農博會期間還將舉行現代農業產業高峰論壇、第三屆武漢市百萬大學生留漢農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武漢市首批鄉村休閑游示范村授牌儀式、“金融服務三農”銀企對接會、武漢十大特色伴手禮推介發布、湖北農產品帶量采購洽談會等系列活動。來源:人民網
第17屆武漢農博會開幕
舌尖上的“黑科技”
01:4912月16日,第十七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在光谷開幕,這是湖北省專業性最強的綜合性農業盛會,除了接地氣的農產品,很多農業“黑科技”也讓人眼前一亮,一起來看看。
本屆武漢農博會分為農業科技、精致農業、數字農業與金融等六大展區。相比往年,農博會的含“新”量更高了。土壤好不好?聽CT怎么說。在國內肥料助劑龍頭企業富邦科技展臺,一輛測土車通過土壤普查系統實現了土壤元素的即時測評,大數據第一次用到土壤里,改變了以往田間多次人工采樣的模式,實現土壤普查的“多快好省”。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世生:“我們有了這個加拿大的測土技術之后,能夠獲取高分辨率的數據,那么我們在想,如果說我們能夠更好去得到一個全部數字化的土壤平臺,那么能夠為我們農業服務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我們就自主研發了這個土壤數據普查系統。”不斷創新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正催化出更多可以用在“莊稼地”“養殖場”里的科技成果。比如,這款能提高飼料使用率的“酶”,就是新華揚與中國農科院等院所合作成立的飼料用酶聯合實驗室研發出來的。武漢新華揚技術服務部總監王啟軍:“我們積極地與大學科研院校合作,跟他們聯合研究最新的菌株,第二個在酶的應用這邊,我們在飼料加工這塊提高它的耐熱性,另外一個在養殖這邊積極地去探索,最終是把我們的產品更好地用到我們飼料企業和我們的養殖企業,把它的效能發揮的更好。”農博會現場還簽約農業招商引資項目33個,簽約金額868.68億元。來源:長江云
武漢簽約超800億元
全球第一支試管藕亮了!

12月16日第十七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隆重開幕
農業招商引資現場簽約活動共簽約33個項目簽約金額868.68億元

長江日報2020年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開幕啦!視頻號現場簽約超800億元這是湖北省、武漢市專業性最強、行業關注度最高的綜合性農業盛會?,F場,包括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進行簽約。

一批項目突顯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綠色發展與全產業鏈打造,立足湖北特色水產、小龍蝦、優質稻米、茶葉、生豬(牛羊肉、家禽及蛋制品)、柑橘、蔬菜(蓮藕)、食用菌、菜籽油、道地藥材等10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十百千萬”工程,即:
◆圍繞10個主導農業產業;
◆重點培育100家細分行業領軍龍頭企業、1000家成長型龍頭企業;
◆帶動近1000萬農戶增收;
◆全地域全環節全產業鏈建設優勢農業產業集群,帶動農民參與產業鏈、價值鏈,分享更多經濟利益武漢這個國家號未來將創造1000億元產值
“食為人天,農為正本。” 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武漢市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491.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據了解,2016年,原農業部提出在全國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簡稱“科創中心”)。2020年6月1日,武漢成為繼江蘇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廣東廣州之后全國第五個,也是華中地區唯一一個科創中心。

16日農博會上,南京、太谷、成都、廣州、武漢5家國家農創中心集體亮相,集中展示最新農業科技成果。

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一核兩翼”功能示意圖。
據了解,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武漢農業科創中心”)由東湖高新區主要承載,將構建“一核兩翼三園多基地”總體空間架構。其中:
“一核”是指位于東湖高新區高農生物園的“核心功能區”;
位于東湖高新區南湖農業園的“創業孵化區”和中華科技生態農業園的“產業融合區”是武漢國家農業科創中心騰飛的“兩翼”;
“三園”是指位于黃陂區的武湖現代農業展示園、武湖淡水漁業科技園和漢南區的現代種業小鎮;
“多基地”是指分布在省內外的各類資源圃、示范基地、成果轉化基地,構成武漢國家農業科創中心的“輻射拓展區”。武漢農業科創中心終極目標是到2025年,聚集100家企業研發機構,創造1000億元創新產值,輻射全省70個市、縣和基地,帶動華中地區10000個特色村鎮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武漢農業有多牛?全球第一支試管藕誕生于武漢

據了解,武漢有包括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等近50所涉農高校和科研院所,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農作物分子育種中心等9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在武漢,涉農院士就有14人、國家級專家400多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近10萬人,農業科教資源密集程度位于全國前列,在校大學生數量位列全球第一。從農業創新成果上看,武漢先后誕生了全球第一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全國第一個雙低油菜品種、中國第一個抗蟲轉基因水稻品種、全球第一支試管藕,以及優質柑橘、優質稻、水生蔬菜、淡水魚、優質瘦肉豬、高效動物疫苗等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標志性成果。點視頻看試管藕長什么樣長江日報全球第一支試管藕誕生于武漢,一畝地的種苗只需一只小包就可帶走視頻號